Real Life 202312-36
- holydamn20beta
- 2023年12月2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今年真是有意思的一年, 專屬紈袴的,各種風水輪流轉的一年。 話才剛說完,有沒滿三天不知,絕對沒滿一週, 這不就來了? 也就是當時在場的全都清晰地體驗一輪什麼叫說一套作一套的意思。 記憶正鮮明的時候。 雖然這些人永遠低能地在編故事,自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事實卻是,雖然你們很白痴弱智地以為我寫三次是指你們在說的三次, 然後還很白痴弱智地馬上立即在48小時之內來三次。 既然都充分展示自己的意志了,那麼,就一起玩吧。
陽明山
首先,真正當過租屋族的才會明白,獨立門牌是便宜水電費的代名詞。
房東不從中抽一手的意思。
這是純討論租屋,尤其是迷你套房。
其次,我查過了,5 坪公告地價 60 萬,不扣公設當成全數實坪,5 層樓分攤,每戶土地 12 萬。
在不計算折舊的情況下,5 層樓鋼筋混凝土無電梯公寓的重建價,低到絕對超出大家的想像。
也就是說,5 坪的房子,房屋本身的價值,我非常懷疑會超過 50 萬,絕對不超過 88 萬。
也就是說,土地及建物申報總價絕對不超過 100 萬,雖然我懷疑計算折舊後會超過 60 萬,甚至是 50 萬。
100 萬的 10% 是 10 萬,攤 12 個月是 8334。
土地法第 97 條第 1 項:城市地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年息百分之十為限。
在那裡,5 坪的租金,法定上限就是 8334 元。
房屋稅條例第 10 條:
1. 主管稽徵機關應依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標準,核計房屋現值。
2. 依前項規定核計之房屋現值,主管稽徵機關應通知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如有異議,得於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檢附證件,申請重新核計。
房屋稅條例第 11 條:
1. 房屋標準價格,由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依據下列事項分別評定,並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公告之:
一、按各種建造材料所建房屋,區分種類及等級。
二、各類房屋之耐用年數及折舊標準。
三、按房屋所處街道村里之商業交通情形及房屋之供求概況,並比較不同地段之房屋買賣價格減除地價部分,訂定標準。
2. 前項房屋標準價格,每三年重行評定一次,並應依其耐用年數予以折舊,按年遞減其價格。
我學的是保守的金融機構的保守評定標準。
金融機構再保守,通常都比不上稅法的保守。
也就是我學的這套評出來的價格會比課稅標準還高的意思。
也就是有極大的可能 8334 根本被嚴重高估的意思。
雖然我不大懂為何你們玩的總是我的經歷用得上的,
連賴的也是。
不過,我必需說,我會的,是接近十年前的標準。
這十年房屋稅與市價的距離有沒有明顯的縮短,我並不清楚。
合法?
未必!
看圖說故事:看圖
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熱水,而有人竟然在主張沒精準計算溫度就不能說那是熱水,就代表大家要小心了。 例如,其實沒人反對這些照片的確是這幾間房子的照片,對吧! 那都是幾十坪的小房子,不是千萬坪,對吧! 在這麼小的範圍裡,同一張照片裡每間房子的變形都是一致的,對吧! 也就是說,其實,肉眼雖不精確,卻足以辨識建物數量與大致比例,對吧! 那麼,提比例作啥? 新北市政府在 9 月 6 日已解釋適用的規範: 1. 民國 70 年區域計畫法施行前便已存在 2. 民國 70 年之後並無擅自採取下列行為之舊有建築物: a. 新建、修建、改建 b. 興闢公共設施 c. 拆除剩餘建築基地內建築物改建增建 以誰都沒異議「這些照片的內容的確都是這幾間房子」為前題。 綠框是 85 號。 這是民國 75 年, 正如民進黨所言,的確有廢棄建築的影子。 與民進黨所說的不同,絕不是只有屋頂消失。 換句話說,房子已經消失很多年了。
這是民國 76 年,樹都已經長過來了。
這是民國 81 年,砍掉了一些樹,85 號的外牆清晰可見,84 號已經不復存在了。
民國 82~91 年一樣沒有 84 號的蹤影
民國 92 年,從此,五棟交界的雙十線是基準。 藍色是今年新建的 84 號。 黃色是 84 號後門在 92 年的狀態。
93 年,84 號後門再度出現新的建築物,也就是粉紅色的區塊。 黃色區塊的北邊,有沒被框到的紅色色塊。 也就是說,92~93 年之間,84 號至少新建了兩個建築物,84 號新屋,以及 84 號後門,也就是紛紅色框起的建物。 最簡單的分辨法,高於由地面起算90公分,用構件固定於土地或建築物之上(例如釘或鎖),無法任意移動,就是建築物。 例如,有實際判決的,沒固定的不銹鋼水塔不是違建,有釘或鎖在地板或牆壁上的不銹鋼水塔算違建。 連水塔都如此,更遑論建築法名文規定的「建物」: (建築法第4條:本法所稱建築物,為定著於土地上或地面下具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供個人或公眾使用之構造物或雜項工作物)
94 年的照片更清楚
96 年到 111 年
111 年比較特別,又出現了新的物體,只是無法分辨究竟是植被或建物。 淡藍色的部分。
其實在 106 年就已經出現了。如右上圖。 不知是否因為圖片太小,在今年的照片裡,已經看不到了。如左上圖。
很顯然,這是在民國 70 年以前新建的建物,而且不只新建一次,不只一個建物。
現在,大家可以開始回想都是哪些人在護航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