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Life 202312 - 33
- holydamn20beta
- 2023年12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相信, 我還是講感覺就好,你們會這麼希望的。 低能莫過於如此,來來去去這麼多次了,也好一陣子了, 所以, 真的, 我最愛被要求說清楚。
違建
某甲於購買公寓頂樓後,在屋加蓋一層違建。 某甲將頂樓含加蓋售與好友乙,乙開心入住,十年後,遭遇區段徵收。 乙收受政府支付的款項不久後發現,政府竟然將頂樓的徵收款發給甲,而不是發給乙。 請問,為什麼? 我們絕大多數的違建,都是在合法建築上加蓋的。 加蓋出來的違建與被加蓋違建的合法建築,完全是兩回事。 不能混為一談的兩件事,被分進合擊的許多單位與人士混為一談, 通常,是因為有人在噴瞎話。 為了利益也好,為了強化情義相挺這種反民主的混帳事也罷, 反正,就是有人在噴瞎話。 信託都是有期限的, 信託什麼都沒有改變。 信託受託人的主要義務是代理委託人收益與處分財產。 在約定的範圍內依約定的方式代行處分,增加收益,在約定的時間將所有收益交付給約定的對象, 凡能透過處分增加收益的標的,都有成為信託標的價值,從不限於不動產,甚至,不限於實體財產。 固定且繼續附著在土地之上的就是不動產,不動產不必然有物權。 物權是法律觀念,想享用物權的利益,就該接受管制並登記。 也就是從起造到最終使用都要符合多到嚇死人的規範的意思。 沒意願參與物權的不動產,不具備所有權人,只有起造人、處分人與占有人。 不具備所有權,交易移轉的是使用收益權,與交易表面的平等互惠截然相反,一旦脫離自用的範籌就充滿不確定性。 比動產更不如,實際價值只有建材本身的市價,還要算折舊,與房屋市價脫節,有天壤之別。 主要用途是住人,偏起造不曾接受管制。 嚴謹規範一旦出現蔚為風尚的漏網之魚,就是會有這種結果, 而這漏網之魚正是蔚為風尚的違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