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ly Deeds 202311-25
- holydamn20beta
- 2023年11月2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眼光看得到國家發展的, 理解體制運作的, 能夠在短時間內熟稔法條文字用語效果的, 能夠將價值化為法條文字,並能夠週全法案的, 能夠掌握法案遇上官民的效果的, 能夠掌握規範在行政的作用與效果的, 才是基本稱職的立法委員。 正因為理應審法案的立委,大部分從事的都不是審議法案。 正因為整個國家的起點,立法院,從來都不務正業。 所以會有權力極大,贏者全拿的總統, 所以會有為人垢病的綠官, 所以會有泛政治國防, 所以會有把憲法當低位階行政命令的天下第一部, 所以會有眾人目前束手無策的奇奇怪怪的部門單位辦公室。 所以會有政治群體三番兩次發豪語「只有民代能夠監督我」, 這意思就是我不接受任何監督。 敢說這話的沒變成票房毒藥, 這是我們縱容, 或者說, 拿我們稅金的說我們沒資格管他們,居然還會有票, 這是我們的愚蠢, 怪不得別人! 先當那些都不是炒作,都不是捧出來的,都是真才實學。 我的意思是, 如果送 AI 專家、民防專家進立法院能有助於國家 AI 發展與民防發展, 這些專家審不審專業領域之外的法案? 遇到專業領域外的法案就瞎搞扯濫污?當投票部隊? 如果這些專家進立法院之後,對於專業領域外的法案也能有傑出的表現, 那麼,非 AI 專業,非民防專業的立委,就一定會在 AI 與民防表現得像小學生? 專家自己能勝任別人的專業,別人就不能勝任專家的領域? 所以, 送這些專家進立法院到底是要幹嘛? 讓專家擔任專家該擔任的顧問就不是正辦? 專家當立委,那顧問誰來當? 比專家更專家的專家? 所以現在送專家進立法院,其實是要送比專家更不專家的專家進立法院? 政客這種東西,有個特色。 制度有缺陷是事實,缺陷不大很好補也是事實, 可惜補洞不叫政績,建立出一個什麼新東西才叫政績。 所有的體制都會入境隨俗,盲目的追求另一個體制並沒有意義。 不堪的民主體制活不了一百年。 百年的民主體制絕對沒那麼不堪,只是從業人員的怠惰與人謀不臧而已。 法律一定有漏洞,隨著時代的進步,就是沒洞也會生新洞。 法律就是要補洞,就是要調整,就是要與時俱進。 然而,我們的政客,腦袋裡只有砍掉重練, 完全不俱備「調整與再調整」這種追求精進的思維。 試問,大家都聽過憲法這如何那如何, 可是,誰聽過「執行憲法的這不足與那不行」要怎麼改進? 如果這批人連調整「執行面」都不願意, 或是沒能力, 同一批人生出來的,洗牌重來的東西,就會比較有說服力? 進步的希望,在於精進。 而精進從來不是砍掉重練。 這些人滿腦子在想修憲,請問誰在憲法的「執行面」下過功夫? 沒盡力過就光在那說憲法不好用? 巨嬰嗎? 從來不曾想過辦法確實發揮考監的作用,所以考監沒作用,所以該廢考監。 來亂的嗎? 國家的希望,一半在行政,一半在立法。 行政大家都知道到亂成什麼德性, 看這三位大家也很清楚接下來四年會是什麼德性。 而立法, 看這一群又一群擺明來當黨意代表的不分區。 以及「作這種表面」,「覺得這樣看起來會像代表著進步」的背後所代表的模式與思維, 都在顯示,都在證明, 這些人只有掌權的意志,沒有治國的意圖。 此事不改變,大家投誰都沒差, 來臨前有多不好過而已。 只會是「有多不好過」, 不會是「好不好過」。 進步?變強? 這些人今年知道怎麼讓自己變強? 擁有一堆資源還連自己怎麼變強都不知道, 說自己能帶領國家走向進步繁榮與強盛, 可能嗎? 大家信? 這些人的廢考監與聯合政府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真正的目標是修憲的門檻。 而修憲門檻降低之後,各懷鬼胎四字,就是最貼切的寫照。 這些人正事不行,只會爭權,只會鬥爭,只會搞這些泛政治的東西。 只會放髒東西出來囂張與即時示威, 只會放髒東西出來用下三濫的招式對付民眾, 連現在民國幾年,連現在時代走到哪裡都不清楚。 這是最後的機會。 可惜, 這個,叫作時代的慣性。 即便隔壁有這樣的強敵,整整五十年的準備時間,沒有這傾向的政壇,就是不會走到現在這裡。 會帶大家走到這的政壇,就是會繼續上演能與大家的知識與記憶互相印證的戲碼。 我必需說,立委這事,本不在我的目的之中, 沒想到這。 現在我覺得追加實在是個好主意。 既然三黨都一如既往地將個人置於國家之上, 既然 2024 對三黨來說只是另一個鬥爭奪權的理由, 既然死忠的選民固化了這個傾向, 票大家隨意投,不必想太多,沒差的。 只要記得我們是怎麼走到這裡的就好。 只要記得從去年八月開始,這些人是怎麼作的就好。 既然國家的走向,只剩臨門一腳, 這些人不希望別人插手方向,偏偏他們自己就是玩不出什麼像樣的把戲。 那麼,也沒什麼該顧慮的。 照時間還是輪流,我再想想。 很長,都拆成兩篇了,本來不想加這個的。 奈何,你們的髒東西就是髒東西, 沒有辦法, 完全沒有節制的必要? 我懂! 第一六四、 之所以我們可以將原則發揮到極致, 之所以我們可以將原則純粹到幾乎作弊的程度, 有兩個原因: 一、道路上會出現的東西,正常情況下,需要辨別的種類實在太少。 二、當例外發生,我們都是在踩完剎車後,捨棄追求效率,花時間定睛細看。 懶得說。 第一六五、 第二個原因有個前題:我們有辨別「到底是什麼例外」的需求。 一旦這個前題不成立,那麼,就只剩下原則與近乎作弊的捷徑。
留言